历史遗迹

Việt Nam

警察局文化历史旅游胜地

越南人民警察历史遗迹区(中央公安遗迹)位于 Minh Thanh 公社(Son Duong)Dong Don 村,是 Tan Trao 特别国家历史遗址的一部分,1947 年 4 月至 9 月期间,中央警察局在此居住和工作。 1950年。以前,中央警察局各部门的所有住房和工作都分布在两座大山上,通常称为A山和B山。这两座山毗邻并靠近鹳田。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大片的山脉和村庄,方便出行和会议。两山后有寺山环抱,地势隐蔽险要,十分便于防护。这里见证了整个部队成长的脚步,这里见证了中央警察局的重要指示和决议,这里发生了对人民公安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 8月19日广场以传统的CAND日命名。广场前醒目地矗立着用天然石材砌成的祖国旗帜和党旗,倚山而立,象征着祖国和党永垂不朽的愿望。为表达对一代又一代人民公安干警和中央公安党委的感恩和传统教育,公安部领导将13689名烈士的名字刻在两面旗帜后面的纪念碑上。 “保卫国家安全”纪念碑位于遗址中心B山顶,总重420吨。这是一件独特的文化作品,不仅具有历史和内容价值,而且具有艺术、建筑、雕塑价值……纪念碑建筑群宽近3000平方米,全部由天然石材制成,中心是纪念碑“保卫国土安全”由整块花岗岩制成,高21.6 m,最大直径4.5 m,面向首都河内。纪念碑上有5个大字,代表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顶部是国旗、党旗和一把指向天空的剑。 纪念碑后面的红色花岗岩浮雕描绘了39个事件,精选图像概括地代表了人民公安力量与全国人民在保卫国家安全事业中战斗、建设和成长的杰出活动。派对。该浅浮雕是纪念越南人民警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典型而独特的文化作品。远远望去,浮雕就像一朵云彩,散发着灿烂的光芒。 为了向人民公安部队每一位官兵教育行业光荣传统,2010年,伴随着救援建设,公安部领导决定刻上该官兵的名字浮雕背面金字匾额上,授予了630个集体和336名人民公安部队人民武装英雄称号。 资料来源:宣光省电子信息门户

宣光 4192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孙德胜同志住宅及安全隧道遗址

孙德胜同志故居及安全碉堡遗址位于山阳区中安乡志连村(现东马村)。 1952年底至1954年,国会常务委员会代理委员长、连越阵线主席孙德升同志在此居住和工作。该宅邸位于河堤河畔,周围绿树环绕很好,有助于促进该地区各地之间的秘密交流。这是一座木制高脚屋,有 2 个垂直隔间和棕榈叶屋顶。房子的外面是工作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里面的空间是胡伯伯休息的地方。靠近Ton叔叔家的是一条安全隧道,在Chi Lien山腰深处挖了约10m,水平10m,有2个双向门。这是革命历史文物中的两件典型文物,曾与宣光地区孙德胜同志在抗法殖民主义艰苦时期的革命生活息息相关。 金泉遗址位于宣光镇以东40多公里处,分布在安山县金泉公社坤田村的那来森林和武努森林中。 Pho Day河环绕着森林,方便交通和生活,同时也保证了保密性。党中央办公区位于政府办公厅东北200m处。这里有大厅、张政总书记的故居、黄国越、黎文良同志的故居以及中央办公厅的部分设施:广播电台、档案室、图书馆和保安。武努 (Vuc Nhu) 是胡伯伯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胡伯伯的房子是一座建在山腰上的吊脚楼。离高脚屋不远就是一个避难所。房子通过一条锯齿状的沟渠与隧道相连。整个办公室、房屋、大厅都是用木头、竹子、树叶搭建的……棚屋深挖山中,四面都用木头覆盖。特别是党中央办公区的地下室有一段裸露在外面,这部分有一个高高的土堆,形成了一个锯齿形的隧道入口。金泉也是胡伯伯、党中央和政府接待国际宾客的地方。越南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文同从这里前往出席日内瓦会议。该遗址已被文化和信息部列为国家古迹。 资料来源:越南旅游协会

宣光 4282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邦洞

据宣光省文化体育旅游部2010年出版的《历史遗迹——胡志明主席在宣光土地上的纪念品》一书记载,新潮公社(山阳)邦村邦洞,这是胡志明主席的所在地明在抗战期间呆的时间最长。胡伯伯在奉洞前的一间简陋小棚屋里,签署了许多重要法令,主持了许多政府重要会议,写报纸、写诗歌。在这里的日子,叔叔过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始终给予每个人关怀和爱。 胡伯伯在奉洞生活和工作了3次:第一次是1951年5月至1951年12月,第二次是1952年1月至4月,第三次是1952年6月至1952年底。 在奉山洞小屋,尽管忙着数以千计的工作,胡伯伯仍然花时间与孩子们玩耍、增加生产和锻炼身体。每天,胡伯伯仍然去Pho Day河洗澡,回来时也不忘记带上几块小石头,把台阶围起来,这样下雨天就不那么滑了。许多胡伯伯光辉的革命品质和对官兵、人民的热爱的感人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胡志明主席从奉洞出发,前往预定于1951年5月25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场。当时正值大雨,河水上涨,他游过溪流,浑身被雨淋湿。在那里,参加会议。也是在这里,胡伯伯在寒冷的冬夜为官兵们提供了毯子和被子以御寒,给官兵们提供了米饭以避免饥饿,并告诉官兵们睡在棚屋里以避免疲劳。正是胡伯伯的博大爱,激励着胡伯伯身边的干部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完成抗战时期和以后的任务。 Bong Cave Shack也是胡伯伯写下许多自我批评和批评的文章和文章的地方,防止官僚主义、贪污和浪费。 胡志明主席曾三度在奉窑洞小屋生活和工作,工作热情高涨,一刻不停。许多命令、指示在全国下达传达,引导革命稳步前进。重大决策改变了战场局势,外交关系得到建立和加强,使越南的政治地位达到新的高度,财政和货币工作集中于为抵抗经济创造力量。从此,他出国出差,到前线指挥战役。 资料来源:宣光报在线

宣光 3979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洪泰公共住宅(Kim Trien 公共住宅)

1945年之前,新潮公社洪泰村的洪泰公屋也称为金建公屋,是为了满足社区文化和宗教活动的需要而建造的,是聚会和讨论重要事务的场所。 .村里的共同工作。 1945年3月,在党的朱贵良同志直接领导下,金建人民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夺取政权后,人们开会决定更改村名。人们以范丰泰烈士的名字作为公社的名称,金建公屋也从此命名为丰泰公屋。 康泰公屋是根据自古流传下来的风水技术建造的,即:“土聚水,水聚”。事实上,公屋位于南面,以Thia山为公屋,前面是Pho Day河,公屋前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很多古树,如榕树、稻树。 .. 该公屋建于启定统治第四年,即1919年。公屋采用纯木结构和棕榈叶屋顶。总体而言,公共住宅的外观为高跷山屋,由三间两厢房组成。两侧的两侧作为会议和就餐的场所,中间的三间房间作为礼拜的场所。中间空间之上有夹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为供品之用,内为存放供品的宫殿。 与低地的公共房屋不同,宏泰公共房屋的建筑非常简单。引人注目的是末端用黑色墨水绘制的字母。 此外,在中间空间我们还看到了6只壁虎攀附在6根柱子上的图像。除了它的建筑和装饰价值外,这也是人们的农业信仰之一,因为他们相信壁虎是一种可以预测天气阴雨或晴天的动物,并由此可以计算出植物的生长时间。作物。 宏泰公社供奉该地区各地的山神。此外,公共住宅还供奉着一位人类神灵——玉勇公主。 每年,这里的村民都会在公屋举办许多祭祀仪式,节日也根据一年中的季节而定。 1945年5月4日,胡伯伯从高平北波返回新潮。洪泰公社是他抵达新措的第一站。 1945年8月,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夺权精神到处燃烧。胡伯伯和党中央决定在新潮公社召开党的全国干部会议。宏泰公社被选为欢迎大会代表的地点。所有代表在进入 Tan Trao 之前必须在 Hong Thai 公共住宅出示文件。 八月革命成功后,胡伯伯和党中央迁往河内。我国太平后不久,法国殖民主义者就食言,再次入侵我国。全国抗战爆发,新措革命故乡再次迎来了胡伯伯、中央和政府在这里指挥抗法殖民主义战争。抵抗时期,宏泰公屋成为地区安全保护委员会的总部。每个想要进入中央机构工作的人都必须前往鸿泰公屋,出示文件,并有负责人签名才能安全进入该地区。 此外,抗战期间,宏泰公屋是ATK供应部的工作场所。该部门搬迁后,许多部队驻扎在宏泰公屋,训练部队。 来源:宣光旅游促进中心

宣光 4398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新潮公共住宅

Tan Trao公屋位于宣光省Son Duong区Tan Trao公社Tan Lap村。此前,这座公共住宅被称为金龙,建于慈德六年(1853年)。 1945年8月16日至17日,胡伯伯和党中央选择新潮公社作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点,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为八月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前提。 Tan Trao 公共住宅是一座供奉 Thanh Hoang 以及 Tan Lap 村河神和山神的公共住宅。公共住宅建于猪年(1923年),为高脚屋风格,有木柱、3个隔间和2个翼楼,屋顶用棕榈叶覆盖。 1945年8月16日,全国代表大会在这座公共议院下召开。在这里,代表们批准了党进行总起义的政策,通过了起义命令和越盟十大政策,规定国旗为黄星红旗,国歌为《天权》。并任命越南民族解放委员会为临时政府,由胡志明同志担任主席。 1945年8月17日上午,胡伯伯代表越南解放全国委员会在这里宣读了国家成立仪式上的神圣誓词。 执行总起义命令,凭借新措国会的顽强精神,全国成功进行了夺取政权的总起义,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新潮全国代表大会是越南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奠宏会议”。新潮国民代表大会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国民议会的前身,后来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民议会。越盟的10项政策也是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前提。 Tan Trao公社是回归原点的红色地址,是一个教育爱国传统和民族自豪感的地方。 来源:宣光广播电视台

宣光 3881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新潮悦榕庄

宣光省山阳县新草公社新立村的新草榕树遗址。 新迹榕树是新立村的历史象征,这里曾发生过越南人民抗法战争时期的重要事件。这棵榕树不仅是这里人民的保护神,也是新措军民英雄岁月的活生生见证。 1945年8月16日下午,武元甲大将在新潮榕树下,在全体越北族人民和60名全国代表的见证下宣读了第1号军令。从此至今,新潮榕树已成为宣光解放区首府的革命象征。 新涛榕树有两根高耸的枝干,人们称之为榕树和榕树。两棵树相距10毫米,枝叶茂盛。经过许多历史事件,榕树逐渐衰老、衰弱。 1993年,由于一场暴风雨的影响,“榕树”倒下了,只剩下一根小树枝。 “芭蕉树”也无法避免“生死”的规律,逐渐出现不好的迹象,叶子变黄,有的顶部枯死。到了2008年,新潮榕树只剩下一根面向东北方向的“香蕉树”枝条还活着,但长势不佳,主根几乎已经枯死。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当地政府已与组织和企业协调,制定了护理和复兴新措榕树的计划。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新潮榕树已逐渐恢复健康,并出现了更多的新芽,预示着生命将蓬勃发展。 时至今日,“榕树”已发育成2个根簇,由38根大小根组成,树冠宽阔,散发着凉爽的绿荫。 “榕树”的小树枝也恢复了健康,长成了茂盛的新树丛。 新踪榕树遗址位于宣光省新踪特别国家遗址区。 资料来源:宣光旅游局

宣光 5522 看法

排名 : 特别国家纪念物 开门

纳努阿小屋

Na Nua 小屋(又名 Na Lua 小屋)位于宣光省 Son Duong 县 Tan Trao 公社 Tan Lap 村。这里是胡志明主席从1945年5月下旬至1945年8月22日期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准备和领导1945年8月总起义。 1945 年 5 月 21 日,经过 18 个昼夜的穿越森林,胡伯伯从 Khuoi Nam - Pac Bo(高平)出发,返回 Son Duong 县(宣光)的 Tan Trao,为 1945 年 8 月的总起义做准备。胡叔叔到达Tan Trao的第一站是Hong Thai 公屋。在初步掌握了形势和预计中央“总部”所在地的地形后,胡伯伯和官员们跨过Pho Day河,进入了Tan Trao公社的Tan Lap村。 最初,胡伯伯住在位于新立村中心的越明公社社长阮进苏先生的家里。 1945 年 5 月底,胡伯伯搬到洪山纳努阿森林的一个小棚屋里。纳努阿小屋隐蔽地坐落在茂密的树林下,保证了保密性,满足了胡伯伯的要求:靠近水、靠近人、远离国道、方便进、方便退。该棚屋位于Tan Lap村以东500多米处,距离棚屋约80米有一条小路穿过德山口,通往富定-丁和(太原);小屋前面、Na Nua 森林脚下就是 Khuon Pen 溪流。 1945 年 5 月底至 8 月 22 日,胡伯伯在 Na Nua 森林的一间简陋小棚屋里生活和工作。纳努阿棚屋仿山屋式,东西向,有6根木柱埋在地下,没有桁架,屋顶用棕榈叶覆盖,棚屋长4.20米,宽2.70米,分为2个小隔间(2个隔间之间有隔板):外隔间宽1.97米,长2.70米,是胡伯伯工作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内部空间宽2.10米,长2.70米,是胡伯伯休息的地方。小屋周围是编织的竹墙,编织墙的上半部分留有小开口,可以让光线透入。西翼有一层地板(傣族人称之为like),可放置两根水管。地板是用竹子编织而成的。下面,在棚屋地板的顶部,有一块又宽又平的石板,胡伯伯经常坐在上面工作,每天晚上打字。 在Na Nua棚屋,胡伯伯指示:解放区包括6个省(高平、北干、谅山、河江、宣光、太原),因此应建立一个根据地,命名为解放区。 ;统一后,武装部队通用名称为解放军;召开全区职工大会,统一领导、实施工作。遵照胡伯伯的指示,1945年6月4日,越盟总部召开了全地区军官会议。会议决定设立解放区,武装力量统一为解放军;提出了越盟的10大政策……新潮被选为“解放区首府”,成为越南革命的心脏。从Na Nua的小棚屋——从Tan Trao开始,关于党的座右铭、指导方针和促进总起义的战略的所有指示和决议都被传达到全国各地。 为了保留遗迹的特殊价值,1972年,在旧小屋遗址上修复了纳努阿小屋遗迹。 2009年,Na Nua小屋继续装修;同时恢复了遗迹系统:党的干部会议小屋(胡伯伯小屋西北20m)、警卫小屋(胡伯伯小屋西30m)、无线电小屋(胡伯伯小屋南30m)。何叔叔的棚屋),盟军棚屋(胡伯伯棚屋以北约40m)。 Na Nua Shack是Tan Trao历史遗迹区138个遗迹和遗迹群之一,于2012年5月10日被总理列为国家特殊遗迹。 资料来源:宣光省电子信息门户

宣光 3867 看法

排名 : 特别国家纪念物 开门

法国炮台及龙河城墙遗址

法国堡遗址和龙湖城墙位于河江省安明县龙湖公社朗夸村。堡垒和城墙是两个独立的区域,相距约2公里,海拔742米。法国堡垒和龙河城墙遗址位于河江市以北106公里处。 根据法国文件,1907年,Duong Thuong土地属于河江省安明公社同明州。第3军司令官博法西中校在1913年9月第1165号报告中视察大棉、张棉、安明、安定、杜嘉、阳上地区时,在第1165号报告中指出,这片土地“需要受到监控,所以一定要有Duong Thuong哨所……”经过这次考察,筹建新哨所的工作逐步展开。旧的 Duong Thuong 哨所,即现在的 Lung Ho 哨所,于 1935 年至 1940 年建成并竣工。建造哨所的工作极其困难,他们迫使周边地区的人们充当劳工和搬运石头和水的仆人。对于施工,任何不遵守规定的人都会被殴打或枪杀。 城墙:城墙距离炮台近2公里,根据自然条件,沿着连接龙河和安明的独特道路两侧的山坡布置,目的是控制该地区的货物、人员和马匹据报道,该单位将联系约2公里外的车站。建造墙体的主要材料是山石,取自建筑工地和周边地区,大小不同,建造的砂浆主要是沙子和石灰,没有水泥。 龙河炮台:炮台建在地势较高、地势平坦的地方,面向东西。围墙长度近200m,设有射击阵地。射击阵地的外侧均设有观察孔。建造墙体的主要材料是山石,取自建筑工地和周边地区,大小不同,建造的砂浆主要是沙子和石灰,没有水泥。车站设计包括西侧水平街区和垂直排房屋;东部的垂直房屋和瞭望塔面积;东西区之间是大片土地。总体来说,很多建筑项目都破旧受损,纵横两排房屋的屋顶几乎全部被拆除。 在军事上,龙河堡和城墙是大型工程,具有重要的地位,阻断了从龙河到阳上的道路,同时也阻止了这一时期我们阳上地区的革命宣传活动。该作品是法国占领河江省偏远山区的历史时期和活动的证据。 阳上地区在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控制和奴役下,人民生活陷入贫困。贯彻落实北部地区党委和高北浪省际党委的领导决议。 1944年底,越雄同志执行了打通高平-北参-河江至云南(中国)交通路线的任务,以迎接军官和从国外向国内运输武器。越兴同志来到龙河,阳上建立了根据地,以阳上为根据地,越盟干部走到哪里,就得到同胞的支持。 1945年3月9日,日本法西斯推翻了法国。在 Duong Thuong(安明),Dao Van At 上校惊慌失措地逃离了车站。越盟驻阳上军官抓住这个机会,召开紧急会议,占领阳上车站,摧毁仓库,拿走玉米和大米分发给人民,并在根据地外设立警卫站,进行得非常紧急。 。 1945年3月16日,我们占领了阳上车站,拥有并完全控制了阳上地区,越盟干部从这里扩散到根据地领导运动。 与 Sung Chu Da 遗址、Duong Thuong 革命基地、Mau Long 洞一起被认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Du Gia 国家公园以及 Gau Tao、Long Tong、Moon Bridge 和 Cap Sac Festivals、Thuong Tho... 值得一提的是。 ,岱伊族鱼节在Mau Due公社举行。随着区、省未来的发展方向,龙河堡和城墙遗址将继续成为游客来安明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来源:河江省委宣传部

宣光 6575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宋庆寺

宋庆寺位于Vi Xuyen区Dao Duc公社Lang Nung村。该塔位于2号高速公路附近,距河江市9公里。宋庆塔的建设从绍丰 (1356) 统治下的平盛年一月开始,直到四月满月时竣工。 经过岁月变迁,陈朝修建、黎朝修复的佛塔遭到毁坏,佛像和供奉物品丢失。只有2块石碑和1个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367年陈都同国王统治时期建造的石碑。该石碑放置在与之相匹配的石龟上,标记为“独一无二”,碑额上覆弓形饰带,分为三块:中块刻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二瓣莲花,两侧各立一名弟子,双手合十。旁边的两块面板上刻着两条一模一样的龙,看起来对称,呈飞翔姿势,头朝莲花高高扬起。据研究人员介绍,该碑额部的装饰组合特殊,是目前我国已知的其他碑石中所未见的。 此碑是一件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独特原器,在研究其他文献时用来比较和对比一些陈朝文字。该碑不仅证实了偏远边疆地区一座佛寺的诞生,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记录,即阮氏家族在这里担任行政助理的做法与寺庙息息相关。 宋庆塔的石碑是完整的碑文,上面刻有佛像、龙、花串……这是在已知的陈朝石碑上从未见过的。该碑还有助于为了解陈朝时期的地名、历史和文字,特别是碑上刻的侬字的出现提供额外的文献。此外,我们还知道,陈朝的训导制度是中央政府广泛推行的。该碑也是当时陈朝佛教影响的证据。此外,我们看到的一个历史后果是陈朝中央政府对全国边境地区严格管理的强烈体现。这就是为什么这块石碑在2013年被认定为国宝。 1705年,寺庙得以修复。这次重修铸了一口钟,刻了一座石碑,记载了重修塔的经过。钟高0.90m,广口直径0.67m。特别是在钟的4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2个浮雕人形浮雕(10厘米高布置在区域的角落),以保护和守护8个方向。 1964年以后,由于历史条件和激烈的战争,宋庆塔没有得到定期的维护和保护,很快就倒塌了。 1989年寺庙得到重建; 1993年,宋庆塔被列为历史文物; 199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 宋庆寺与这里的龙塘节有关。 1994年至今,又恢复了龙通节(下田)。正月十五,在寺门前的田野里举行。这一天,村里、公社及周边地区的人们都会聚集到这里参加仪式、礼佛。仍然沿袭着古老的习俗,第一个仪式是感谢神明,祈求风调雨顺、村里太平、繁荣。此后,人们继续到寺庙供奉佛祖。仪式结束后就是节日,有许多传统的民间游戏,其中最热闹、最热闹的就是掷骰子节。当地人常认为,逢年过节,必须有人能将五色毽子掷入靶心,村里当年的生意才会有好结果。节日在欢乐、喜庆、激动的气氛中举行,目的是开启新的种植季节,感谢天、地、农神、福希神、乡土神……,祈求新的一年繁荣昌盛。平安,平安,幸福的生活…… 宋庆寺是维川土地上的一个精神旅游目的地。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这里仍然保留着远古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来到宋庆塔,我们在雄伟的山脉和森林中拥有了一个宁静、安静的空间,有机会享受河江宁静、诗意的自然美景。 来源:河江省委宣传部

宣光 3737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龙铜旗杆

龙古旗杆是象征祖国最北端地标的国家旗杆,位于河江省同文县龙古峰,又名龙山峰。 该地点海拔高度约1,470m。龙古旗杆历史悠久,历经多次修复和修饰,高度超过30m的新八角旗杆于2010年9月25日落成。 旗杆最初建于李常杰统治时期,最初仅由沙木树制成。该柱于1887年法国殖民时期重建。随后的几年,如1992年、2000年,特别是2002年,旗杆继续多次修复和重建,尺寸和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 2002年,旗杆立起,高约20m,柱基和底座呈六角形,柱基有6个描绘东山铜鼓表面的浮雕。 根据目前的设计,旗杆是按照河内旗杆模型建造的,但尺寸较小,高度为33.15m(比旧旗杆增加10m),其中底座高20.25m,杆体外径高20.25m,宽3.8m。 旗杆的底座和基座上有 8 个蓝色石头浮雕,模拟东山铜鼓的鼓面图案,以及描绘该国各个历史时期及其人民的图案。 该地点还被列为国家级历史风景名胜区,是肯定国家主权的象征。每年,龙古旗杆都会迎来大批游客前来探险。 资料来源:长安遗产

宣光 4405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