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

Việt Nam

Phu Dung 古词

富敦寺(Phu Dung Pagoda)又名富古寺(Phu Cu Pagoda),位于坚江省河仙市平山区平山山麓。作为河仙这片宁静而诗意的土地上的古老景观之一,富敦塔不仅为边疆增添了寺庙般的宁静威严,还以其发现的故事吸引着游客和“小姐”的美丽爱情故事。艾在倒锅里”。 Phu Dung 塔与古墓中躺着的人 Phu Dung 女士的故事有关,后来人们又给她取了另一个名字:Di Tu 女士,她是第一位住在该塔的尼姑。 其实,上述轶事是根据蒙雪夫人的历史小说《倒锅里的艾可》而民间流传的。故事梗概如下:陆军上将丛美灵,海军上将麦添贴,有一个第二任妻子,名叫杜姨,“貌美香香,文笔优美”。麦灵公因爱美和诗才,从宠爱转向自然爱。阮夫人因此嫉妒,密谋加害二夫人。 有一天,丛玛灵忙着检阅部队,阮夫人在家中,将爱妃锁在锅里,盖上盖子,直到她窒息身亡。突然,天下起了大雨,而丛美林正好赶到。见下雨了,大锅却没有翘起来接水,他命人把锅打开,发现涂姨已经命不久矣,幸好还是救了她。虽然逃过一死,但杜姑姑对这种情况感到厌倦,并向麦克林公爵请求允许出家。面对这种不法之事,将军无奈,只好答应了,为他的“艾可”修行建造了一座寺庙。他在寺庙旁边挖了一个池塘,种了白莲花,以纪念他的旧爱。当她去世时,Cong Mac Linh 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坟墓,结构呈锅状,以纪念这位因他而遭受不公正和苦难的美丽女子……这座坟墓后来成为 Phu Dung Tu。 尽管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Mac Doge和Ai Co Phu Cu的爱情故事只是作家的虚构,但大多数河仙人都熟记在心,并相信这是一个美丽而真实的爱情故事,与河田土地开发工作相关。 麦克总督和艾可富居之间充满文学和泪水的历史爱情故事从此成为许多故事、歌剧和诗歌作品的灵感来源。 1959年,坚江省作家、诗人河惠河根据女艺术家蒙雪的作品《倒锅里的艾姑小姐》创作了歌剧《寺门前的嫁衣》。该剧在当时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心。 塔院前有一座高台,台上有一尊高约4米的观音像,水泥砌成,漆成白色。接下来是装饰庄严的大雄宝殿:中间是释迦牟尼像,两侧是两位大弟子阿南、察勒特。 还有4块大型浮雕(每块高1.3m,宽2.3m),描绘了佛陀诞生、出家、说法和涅槃的4个场景。 大殿后面,穿过一个小院子,游客会看到一座两层高的阁楼,名叫“玉皇武殿”,里面供奉着玉皇大帝和南涛、北斗两位国王。 在Phu Dung Pagoda的左边,有一条沿着山腰的小路。步行约20米,见一古墓倚崖而立,林中参天清凉。墓碑上有很多行汉字。坟墓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越南文字:富勇夫人陵墓 - Tu Thanh Thuc Nhon - Nguyen Thi Xun (1720-1761) - 农历二月圆日去世 - Phu铜品牌。 资料来源:坚江省旅游局

安江 3609 看法

排名 : 省级文物 开门

古塔安来

国家级考古遗址安来塔丘(安江省三通县周朗公社)是后奥克埃奥文化时期的大型宗教和宗教建筑作品,其规模可追溯至8至9世纪。并且仍然完好无损。该遗迹有助于揭示有关 Oc Eo 古代文化的起源、内容和性质的许多科学数据。 Oc Eo文化是越南三大古老文化之一,包括:Dong Son、Sa Huynh和Oc Eo。据专家介绍,Oc Eo文化的遗物、遗址和价值属于古代扶南王国。 典型的有安来塔丘的建筑遗迹(该遗迹位于高高的土丘基础上,所以这里的人们常称其为“塔丘”)。 1999年,省博物馆在Tri Ton区山区勘察时发现了An Loi塔丘遗址。 2002年,省博物馆协同南区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中心对安来塔丘考古遗址进行了重新勘察。 安来塔丘考古遗址呈长方形,面积300多平方米。土丘顶部平坦,高出周围地表2.5m。土堆表面露出许多砖块,许多砖缝呈东西向直线延伸,土堆中间或树桩旁还裸露着一些石块和建筑石板。 土堆中央有一个圆形的“石桌”,上面放置着整块砖和碎砖。土丘南、北两侧的斜坡仍是垂直的砖墙,东西两侧由于挖砖取砖,土丘斜坡上留下了砖块和锯齿状的岩石…… 这表明这座建筑是用砖石混合建造的,具有古代 Oc Eo - Phu Nam 文化居民的传统风格。结果显示,尽管已被开挖,但建筑基础仍较为完好,塔墙高度在1.5~2.5m之间。 发掘结果显示,安来塔丘遗址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由较大的砖石砌成,多次倾斜,东西长19.2m,东西宽11.6m南北向,距假柱边缘基座高2.5m或距最后一块砖基础基座高3.6m——紧贴基础石层直至顶部。 建筑布局由两部分组成:东侧大堂与上下台阶相连,西侧为后大堂。后殿建筑内有一方形井字形祭坑,边长东西宽1.2m,南北宽1.1m。这个洞挖得很深,里面有很多生砖、岩石和灰色的沙子。 此外,坑内还发现了一个破碎成多块的大陶瓷罐,罐口不高,罐体宽阔鼓起,底部平坦,外面有一层非常闪亮的深棕色珐琅层。收集的文物主要是各种类型的石器,如:石林伽碎片、Somasutra神圣水槽、石桌;石板的形状多种多样,如:半圆形石、扇形石、长方形石以及少量的古陶器、瓶嘴等。 经研究,安来塔丘属于后OC Eo时期砖石混合建造的重型建筑类型。许多林加和索玛经的发现表明,安莱塔丘建筑是一座属于湿婆信仰的寺庙,后奥克埃奥时期古代社区的祝福仪式在这里举行。 该建筑的年代估计为公元8至9世纪左右。安来塔丘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这片土地的历史渊源和民族文化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安来塔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较高的科学价值,于2019年2月26日被文化体育和旅游部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考古文物。2008年。 来源:安江在线报

安江 3680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古拉宝塔

古拉莫伊塔(Cu La Moi Pagoda)位于坚江省周城县明良镇明乐附近,是一座高棉上座部佛教寺庙。 1990年9月28日,古拉塔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物。 1968年春节攻势和1972年夏天的起义之后,南方人民和士兵到处叛乱。与此同时,西贡伪军却不断失败。此后,西贡政府不断对高棉佛塔发起多次围攻,封锁道路,搜捕、逮捕少数民族僧侣和儿童当兵。 面对上述情况,在省委、高棉交通委员会的指导下,1974年6月10日凌晨5时30分,僧侣和高棉、京族、华族人民涌向12号公路(现为国道)。 61 号公路)抗议,要求释放被迫服兵役的僧侣。与此同时,抗议团体还提出了诸如:“停止轰炸寺庙、杀害僧侣和无辜民众”等口号; “尊重信仰自由”; “重建和平,打击非正义战争”…… 四名僧人射杀僧人后,将尸体运至省医院,剥去僧人的袈裟,换上黑袍,并在每名僧人身上放上一把AK枪,然后对他们进行诽谤。作为越共。 面对僧侣和同胞的强烈抗争,他们被迫派人下去向僧侣和同胞道歉,归还死去的四名僧侣的尸体,同时将受伤的僧侣和同胞带去救治。 . 1974年6月10日下午4时30分,敌政府派车将四名僧人的遗体运至古拉塔安葬。 南方完全解放后,为了表彰和纪念四位僧人及其同胞的英勇牺牲,国家承认并授予四位僧人祖国证书,以纪念四位僧人:1990年9月20日,四烈士塔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历史文物。 Cu La Pagoda被选建在一大片土地上,周围是一排排橄榄树、棕榈树和茂密的白千层森林。整个塔包括:塔门、栅栏、大雄宝殿、藏骨塔、僧堂、礼堂、大赦所等,其中最显眼、最重要的是建在塔中央的大雄宝殿。 大殿外有辅助作品,浮雕装饰,呈现美丽仙女的形象,支撑寺庙屋顶的神鸟克鲁德,凶猛的耶克,四面神巴戎头像等取自高棉民间文化。除了信仰之外,还有创造凉爽空间的走廊,装饰着被佛​​陀征服的邪恶势力的图像。 大雄宝殿的空间装饰有许多精美的图案,莲花形的佛坛分为多层,装饰精美,上面供奉着佛陀。释迦牟尼佛像雕刻与大殿空间相协调,可作站、卧、坐多种姿势,展现了佛陀道德内涵和美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资料来源:坚江省民政厅电子信息页面

安江 4100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Soc Xoai 宝塔

梭小艾佛塔位于坚江省朔山镇山仙区,是一座具有典型高棉上座部佛教建筑风格的佛塔。该塔于 1989 年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古迹。它由丹披耶 (Danh Phiech) 法师于 18 世纪末建造。美国协会历经 19 代修道院院长,拯救了这个国家。此外,Soc Xoai Pagoda 既是一所教授写作的学校,也是当地高棉人的教育中心。据Soc Xoai Pagoda副住持Danh Huu Giang法师介绍,Soc Xoai Pagoda被认为是保护和聚集当地高棉人民的地方,是文化连接点和民族团结的一个因素,是美化高棉民族和宗教传统的一个因素。特别是汉达省和整个坚江省的人民。苏教副住持丹友江法师表示,按照佛教教义修行,按照民族传统修行文化。另外,苏克人的头皮屑,令人痛心……古代高棉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高棉人民的生产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加以保存和维护,这些物品将逐渐被遗忘和损坏。因此,再现这些物品,就是为了让后人了解远古时代祖先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之美。 关于学校,在Soc其中就有高棉语和佛陀的戒律。此外,我们还协调开设中级法律课程。这个课程是让僧侣和佛教徒了解我们国家的核心政策和法律准则,特别是宗教法律,当我们了解清楚时,如果您想在社区和社区中建立一些东西,我们将很容易能够在法律中运作。你的寺庙,这并不违法。除了为僧侣和佛教徒传授识字和培训文化和法律知识外,Soc Xoai Pagoda 还通过组织艺术节目和时装表演来保存和保存民族文化特征。通过按照文化传统举办节日,帮助当地高棉青年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价值观,从而正确理解节日的意义和保存民族文化价值观,增强高棉人民在社区建设、建设和保卫中的作用。国家。 资料来源:坚江省文化体育厅电子信息门户

安江 6106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摩梭历史古迹和景点

莫索历史遗迹和景观位于坚良县(坚江省)平安公社巴努伊村。 Mo So在高棉语中的意思是石灰岩山或白色岩石。这座山的面积有23.5公顷。 1995年2月13日,毛索被文化体育旅游部列为国家历史文物风景名胜区。 抗法战争期间,莫索是第九军区工工车间和第十八工工车间的驻地,为西南战场的我军制造、修理武器和补给。 20世纪50年代,敌人多次向包括莫索在内的解放区后方发动突袭,切断后勤来源,削弱我军和人民的进攻力量。 1951年3月4日晨,敌军进攻莫索。大炮从海上发射,武器从飞机上倾泻而下。莫索在枪林弹雨中怒吼,空间被一片阴森之色笼罩。我们部队只有60名同志,战斗英勇。当天中午,战友们向为保护战友和18车间英勇牺牲的高棉人Thach Xiem先生鞠躬告别。 抗美战争期间,毛梭继续成为河仙区党委的坚实根据地。这也是1C路线上从北向南、经贡布省(柬埔寨王国)向吴明上地区供应武器的重要关键点。 1969年7月中旬,河仙机关迁至毛梭。 1970年7月,敌人包围莫索山口。他们喷洒了化学药品,莫索的山林颜色只剩下了绿色的石头。许多牺牲的战士不得不被带到莫索山下埋葬。 在敌人面前毫不退缩,当时我军的意志就像摩梭山一样,巍峨而骄傲。 1969年7月至1970年4月,在磨梭战场,我军歼敌4000余人,击毁坦克80辆,击落飞机10架。磨梭胜利,为我军和人民抗美救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据越南考古学家介绍,毛梭山有大大小小的洞穴20多个,有些特大的洞穴可容纳数千人。根据越南考古资料,建良县的莫索山和其他许多石灰岩山脉形成于大约2.4亿年前。山脚下还留下了海水深入悬崖的痕迹,这一痕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至5000年左右。 莫索美丽而富有诗意。保护、美化和发展磨梭历史遗迹景观旅游,不仅是保护石灰岩山地、溶洞生态系统的自然风光和可持续发展,也是维护父辈的丰功伟绩。这里曾经包围和保护着那些为创造历史做出贡献的英雄儿女。 资料来源:坚江省旅游局

安江 4739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马古墓

马姑墓遗址区属于马姑家族的寺庙和陵墓建筑群,始于三百多年前公开摧毁河仙土地的马姑家族。该遗址位于坚江省河仙市平山区平山山麓Mac Cuu街。 据史料记载,Mac Cuu是中国广东人。 1680年,当他到达河仙时,他在这里停下来建设和开发这片土地。 1708年8月,Mac Cuu将河仙土地献给阮朝,并得到Phuc Chu勋爵的批准并任命为“河仙总督”。虽然阮福珠勋爵将河仙献给了阮朝,但他仍然给予马九在这片土地上的自治权,保持了作为小国王的世袭传统。经过 7 代的掌权,Mac 家族将河仙这片原始土地变成了该地区最繁忙的贸易场所之一。 马家陵遗址区包括:庙宇、马家陵以及其他大小亲属陵墓及附属于河仙土地上马家事业的59座陵墓。 马九陵和寺庙建于1735年至1739年。寺庙正面朝东,有东河水流的杜洲山,背面靠着坚固的弧形悬崖,左边是蝙蝠伽山;右边是戴金斗。 供奉Mac家族的寺庙称为Trung Nghia Tu,当地人通常称之为Ong Linh寺庙。 寺庙前面有两个大池塘,里面长满了莲花,Mac Cuu 以前挖的,是为了获取淡水,供该地区的人们在旱季使用。 陵墓为三厢式建筑,前有潭泉门,两侧有阮朝所赐汉名两句并列: 寺庙的右侧是老房子,供奉着在Mac Cuu先生之前来到河仙的人,左侧是后来的房子,供奉着在他之后来到河仙的人。 寺庙正殿正上方,立着一座坛牌,上面写着“开镇国主”四个大字。这是对Mac家族在向南探索和扩大越南领土工作中功绩的认可。 正殿内,中间的祭坛供奉着Mac Cuu先生及其后裔的宝座。右边是马氏家族旗下的文武官坛,左边是该家族的后妃们的坛。 从寺庙出来,左侧会有一个标志通往Mac Cuu和Mac家族的陵墓。 共有60多座古墓,分为4个不同的区域:1区是麦克家族埃米尔的陵墓,2区是夫人陵墓,3区是官员陵墓,4区是城堡另一位成员的陵墓。麦克家族的一员。 马姑最大的坟墓采用中国建筑风格,呈半圆形,深入山腰,埋有石灰和“伞”水,形状像一头躺着的水牛。左右两侧各有两位将军,墓周围筑有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台阶采用广西青石砌成,不少石块长度超过3米。 Mac Cuu陵墓下方是Mac Thien Tu的妻子Nguyen Thi Hieu Tuc夫人的坟墓(左)和Mac Tu Hoang的坟墓(右),然后是Mac Thien Tu的坟墓(与他父亲的坟墓相似,但装饰更为朴素)。 虽然已经过去了近300年,但麦克家族的寺庙和陵墓仍然保留着早期的建筑特色。 资料来源:坚江省旅游局

安江 5214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河仙监狱历史遗迹

河仙监狱位于河仙市平山区Mac Cong Du 街尽头。河仙监狱坐落在一块长30m、宽25m的平坦长方形土地上,周围有坚固的石墙,底部有四个瞭望塔。该监狱由法国殖民者于1897年建造。监狱最初名为河仙监狱,后更名为河仙监狱。 这里既是谴责法国殖民主义者的罪行的地方,他们拘留了数千名越南爱国志士,对他们进行酷刑和残酷殴打;这里也是1930年越南共产党南方支部诞生的地方。 监狱刚建的时候,没有高大坚固的围墙,只有低矮的树木围墙。 1940年—1942年,因囚犯数量较多,为防止越狱,栅栏修得坚固,只有一个入口,正门,一扇厚重坚固的铁门。正门距监狱8m,其余三边围栏距监狱3m。三排监狱和后面的厨房排形成一个矩形区域。所有行都有砖石墙、砖地板和瓦屋顶。左边是看守室,旁边是监狱长的工作间,也是审讯、刑讯和刑具的房间。右侧是一间没有窗户的牢房。 囚犯们穿着蓝色衣服,背后印有字母P(Prison的缩写);上班时,穿短裤,戴圆锥形帽子。越狱的人会被锁住脚,并用焦油剃去一半的头发。那些参加战斗的人(他们称之为叛军)被隔离在小房间里。 截至目前尚无具体数字,但1945年初,日本推翻法国统治时,河仙监狱释放了约500名囚犯。 这里有很多残酷的酷刑:电击、电夹耳朵、手腕、脚踝……触电然后浇冷水。审讯室里摆满了刑讯逼供、毒打工具。 他们不仅严刑拷打,还强迫犯人做非常辛苦的劳动。 1930年以前,监狱没有厕所,每天派两个犯人提着水桶到河边倾倒。从事强制劳动的囚犯遭到殴打,食物也很差,只有变质的鱼和南瓜。 从1930年5月起,河仙监狱关押了更多的政治犯。从那时起,共产主义支部就在这里建立了。 1930年中期,在河仙监狱,爆发了由牢房直接领导的政治犯斗争。囚犯绝食,要求生活得到照顾,要求减少苦役时间,改善饮食……监狱自卫队成立,他们用劳动工具与狱警周旋。斗争虽然遭到镇压,但引起了很大轰动,许多同胞向共产党员致敬。 在牛朗工作期间,政治犯与外界有了接触。监狱牢房向群众宣传革命启蒙,聚集了积极的、有素质的人组成了一个党支部,名为河仙共产党委员会,由五人组成。 该监狱是重要的历史证据,标志着法国殖民主义者的罪行和越南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1989年9月5日,河仙监狱被认定为国家历史遗址。 资料来源:坚江省旅游局

安江 4745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大佛寺

Phat Lon Pagoda 是一座古老的高棉佛塔,佛教名称为 Ut Don Men Chi,目前位于 Rach Gia 市 Vinh Quang Ward Quang Trung 街 151 号。该塔于2001年12月28日被文化体育观光部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纪念物。 Phat Lon 佛塔是坚江省 73 座上座部佛教佛塔之一,早在 1504 年至 16 世纪期间就已形成和发展,从 1884 年至今,该塔经历了 3 次迁址,拥有现在的位置。 百多年来,佛塔不仅是高棉族人民礼佛的场所和僧侣修行的场所,也是高棉族人民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是展示族群与僧人紧密联系的场所。越南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学习、工作、抗击外国侵略者,建设和保护祖国。特别是,有一个历史事件被载入黄金史册:1848年8月11日,坚江军民协同第四军区部队,在朔爱组织大规模战斗。消灭许多敌人并收集许多武器。这是继湄公河三角洲三武河战役之后,现阶段抗法殖民主义战争取得的第二大胜利。为了报复这一耻辱性的失败,当天下午5点,法国人将被他们关押在Rach Gia的32名革命士兵带到了Phat Lon Pagoda,并向革命士兵集体开枪。杀害32人后,还想射杀寺内僧侣的头颅,并到处洗劫。离开时,僧侣们将32名革命战士埋葬在寺庙后面。 目前,这里已立有仇恨碑,让人们不会忘记敌人的罪行。 Phat Lon 塔不仅具有建筑和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历史价值。 对于高棉人来说,佛塔是唯一神圣的空间,所以尽管生活依然困难,人们仍然为建造、恢复、修缮一座相当宽敞的佛塔做出贡献和贡献。塔内的装饰图案、浮雕和佛像均涂漆镀金,建筑风格独特:玛哈普鲁姆四面像、玛哈克鲁特神鸟像、女神像、龙虎像、兽像、猴像…… 资料来源:坚江省旅游局

安江 4130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Ratanaransi 塔(郎猫塔)

Lang Cat Pagoda 位于坚江省 Rach Gia 镇 Vinh Lac Ward 第一区 Ngo Quyen 街 325 号。这是一座属于高棉人上座部教派的寺庙。 郎猫塔共有31代方丈,名称也多种多样。该塔建于1412年,最初被命名为Angkor Chum,因为住持是柬埔寨人。此后,该塔更名为郎猫塔,因为它位于Rach Gia东南部的一大片高地上。 2009年5月,郎猫塔与坚江省佛教协会执行委员会、爱国僧人团结会共同组织大殿落成典礼。到了1997年,管理委员会和佛教徒呼吁捐款资助建设,到2003年,地基和地基连同混凝土柱都建成了。 Lang Cat Pagoda 的建筑带有浓郁的高棉印记。宝塔正殿区装饰庄严,供奉着佛像和何东法师1957年从印度带来的珍珠舍利。 佛殿装饰庄严。顶层供奉释迦牟尼佛成道像,下层供奉宝瓶佛像和救度众生佛像。 该塔已被文化和信息部认定为国家级历史文物。 资料来源:坚江省佛教堂

安江 4237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永和寺

永和公屋是历史文化遗产,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是坚江省最古老的公屋,也是Rach Gia地区人民自开荒以来的纯文化活动场所.建立一个小村庄。 永和公社,通常称为永惠公社,位于坚江省乐嘉市永清文坊阮兴山街 61 号。该公共住宅建于 18 世纪初期,原名海东寺 (Hoi Dong Temple),是一座供奉清黄本景 (Thanh Hoang Bon Canh) 的寺庙,这位中世纪的神明被人们认为非常鼓舞人心。 1883年,海议会古庙被重建,比公共房屋还要大。永和公社很荣幸曾两次被顺化宫廷授予:明命国王统治时期(1832年)和保大国王统治时期(1934年)。 在19世纪初期的抗法历史中,永和公社是民族英雄阮忠竹击败乐嘉守军后的战斗据点(1868年6月16日)。 1932-1945年起义前时期,永和公社是Rach Gia人民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支点,是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一个地方支部成立的地方之一,是Rach Gia人民的摇篮共产党支部的秘密革命活动,是在河仙省接收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红色地址。 经过许多历史变迁,永和公社也逐渐翻新。公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传统文化活动价值,是举办祭祀、舞狮、舞龙等节庆娱乐活动的场所,是劳动人民以保存风俗为目的的独特艺术作品。越南人民在历史文化发展时期的实践和实践,标志着越南人民来到这里开拓疆土的足迹。 1989年9月5日,永和公屋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物。 资料来源:坚江省旅游局

安江 6396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