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

多乐

保大宫

保大宫历史遗迹位于邦美蜀市新田区Y昂街2号。 1905年之前,这个地方是Maison Lefévre餐厅——一个伪装的控制站,用于控制Kram - Buon Ma Thuot村民与其他村庄和来自三角洲的Kinh人的交流和关系。 1914 年,萨巴蒂尔部长选择此地建立一个办公室,称为地方检察官法院。 1926年,吉兰大使接替萨巴蒂尔大使后,重新修建了现在的建筑,并命名为官邸,当地人称之为桑爱普隆(大人物的房子)。 1947年11月,保大在法国政府资助下以国家元首身份回国后,在这一地区工作了近8个月(从1947年11月到1948年5月左右)。 1949年—1954年,每年雨季开始时,他常来这里休息、打猎,因此这座房子又被称为保大别墅。 回到过去,1925年,在这个遗址,以老师Y Jut为首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包围并袭击了公使馆,主要目标是摧毁萨巴蒂尔。也正是这场斗争,成为法国政府向邦美蜀-多乐族人做出让步的直接原因,引进吉兰来取代他们。 1945年3月,当日本法西斯入侵邦美蜀时,列沃部长将这座房子以及整个多乐政府交给了日本法西斯。同样在这一年,这座纪念碑见证了整个国家,特别是中央高原 - 多乐的许多历史事件。自 1945 年 8 月 24 日这一历史性事件以来,该建筑成为革命咨询委员会的总部,在这里举行会议,讨论和指导保护和建设省和州政府各方面的所有工作。 在这座遗址上还发生了另一件重要事件,那就是1945年12月1日,当法国殖民主义者依靠盟军,密谋第二次吞并我国时,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来讨论此事。选举由裴山同志(1945年革命顾问委员会委员)主持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届国民大会的问题。会议提出了全省国民议会选举的计划,即使法国殖民主义者可能已经遍布全省,也要利用一切手段争取胜利。会议正在进行时,法国人突然袭击了邦美蜀。越盟军队进行了激烈的反击,涌现出许多为祖国而战、牺牲的事例,照亮了后世的革命英雄主义。 1975年后,该遗址成为多乐省党委的第一个总部,是解放新时期指导全省一切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遗址的一部分被用作多乐省委招待所,曾有幸接待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每次来多乐考察工作: 该遗迹被文化和信息部(现文化体育和旅游部)列为国家古迹,1999年1月26日至2023年2月28日,文化体育和旅游部更名为保大宫历史遗迹。 资料来源:多乐省文化体育旅游厅

多乐 4013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丁乐蛟

Lac Giao 公共住宅位于多乐省邦美蜀市 Phan Boi Chau 街 67 号。 Lac Giao公社是一座按照越南习俗崇拜青黄的公社,是第一批京族在邦美蜀高原开垦土地的历史遗迹。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移居邦美蜀居住的越南人来说,这里被认为是重要的聚集地和诅咒。公屋是进行精神文化活动、春秋祭典的场所,是祭祀当地帝王道维图(Dao Duy Tu)的场所,也是祭祀为建立乐胶村做出贡献的前辈潘浩(Phan Ho)的场所。 。 1928年至1930年间,法国人千方百计阻止京人前往邦美蜀和中部高地。但来自庆和省宁和县宁丰公社戴吉村的潘浩先生和一些商人,有时骑着马,有时骑着大象,仍然想方设法与埃德人旅行、贸易和交换货物。 .通过与埃德村长辈的会面和交往,在阿玛图先生的帮助下,潘浩先生结识了很多人,赢得了良好的同情。特别之处在于,邦美蜀土地广阔、平坦、肥沃,非常适合饲养牲畜、种植农作物、发展生活。 1928年,他回到庆和省,又邀请了近十几个人、兄弟、亲戚和子孙到邦美蜀建村,并建造了名为Lac Giao的公共房屋。为了铭记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当时的乐焦公社社长潘浩先生被允许将土地分给若干人,在乐焦村内开垦土地、修建花园、建造房屋,他还还预留了一部分土地让村民盖公房。 如今,根据民间文献和Dinh Lac Giao的文献记载,Lac Giao这个名字是京族和当地人民之间签订的定居和定居协议的诅咒,共同建设新的土地。每年春秋两季,乐焦村民都会来这里祈福,为自己和村民祈求健康、繁荣。 乐焦公社也是多乐省反法殖民时期少数民族革命传统的保存地。八月革命成功后,乐焦公社是该镇革命政府成立的地方。马卓。 1945年12月1日(10月27日,Dau),在现省文化中心所在地,法国殖民者突然袭击了向黎中定以南推进的一个排,造成100多名士兵同时死亡。在三灯灯柱(今雅秀),法国敌军杀害了我们的多名同胞。每年农历10月27日,邦美蜀人民都会以非常隆重的方式纪念在乐焦公社牺牲的阵亡将士和同胞。 Lac Giao 公共住宅位于多乐省邦美蜀市通一区。该公屋始建于1928年,材料为茅草、竹子和树叶。 Dinh区原面积约700平方米,南接Y Jut街,西、北接Buon Ma Thuot市场,东接Phan Boi Chau街。公共住宅有两扇门,通向 Phan Boi Chau 街和 Dien Bien Phu 街。 1932年,乐焦公社改建,砖瓦呈门形,龙舟式建筑,有柱、山墙、鸽子顶,门上雕有四神兽、四宝兽,屋顶为事实上,中间的屋顶覆盖着两个Vong Nguyet云的风格图案,屋顶的底部连续覆盖着风格图案。正殿入口饰有两句并列。后定崇拜神皇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大殿两侧有两排房屋,左屋供奉男女神灵,右屋为接待宾客和陈列证物的地方,门前有三门大门,门后是门。一个雕有老虎的祭坛,后面还有一个大香炉,这座公共房屋已经被修复了很多次。 1990年3月2日,Dinh Lac被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历史文物。 来源:多乐省电子信息门户

多乐 3908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邦美蜀 (Buon Ma Thuot) 的放逐之家

邦美蜀流放之家位于邦美蜀市Tu An 区Tan Thuat 街17 号。流放之家建于1930年至1931年间,是主要在中部省份关押和流放政治犯的场所。邦美蜀流放之家的名称一方面源于法国殖民者的名字:Pénitencier de Ban Me Thuot,另一方面也源于法国殖民者监狱的性质和类型。流放房屋总面积近2公顷,四周有4堵高4m、厚40cm的围墙,4个角落均设有岗哨,24/24小时有人看守。里面有6排集体监狱,一排排牢房……这是一个极其严酷残暴的政权关押、流放、杀害革命战士的地方。 在越南中部,当时的多乐高原四面环山,森林茂密,野生动物遍地。气候恶劣,冷热不稳定,湿度大,容易滋生疟疾、痢疾、霍乱等多种危险病原体。高原地势广阔,森林茂密,高山环绕,一侧是与外国接壤的边境,另一侧被许多山谷、河流和溪流所分割,道路、桥梁和涵洞很少。 1900年左右,法国人建造了一座监狱来关押政治犯。这里土地荒凉,气候有毒,人迹罕至,与埃德族人语言文化的差异,形成的监狱使囚犯难以越狱。 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初,随着原住民吸收西方革命思想,印度支那的反殖民运动愈演愈烈。政治犯人数不断增加。政府不得不不断扩建和建造新的监狱和流放所,作为在印度支那境内被判处重刑的土著民族革命者的流放和拘留场所。最初,越南中部大使选择在距离邦美蜀镇约50公里的Lak县建造流亡馆。然而,当时的多乐省省长提议在扩建旧监狱的基础上,在邦美蜀镇修建一座监狱,理由是修建新监狱需要大量费用,而当时法国正处于1929年的经济危机;同时,如果建在拉克,运送囚犯的距离会很远,而且会花费很多时间。基于这些原因,中央大使决定选择邦美蜀镇作为建造流亡别墅的地点。邦美蜀流放所是法国殖民主义者在1930年至1931年间设立的,用于流放和关押在中部省份被捕并被判重刑的爱国人士、共产党员以及前往越南的斗争领袖。义静苏维埃运动的一部分。与其他监狱和流放所不同的一个特别点是,囚犯必须建造自己的监狱来关押自己,这是法国殖民者对邦美蜀流放监狱进行的最突出的方式。流放之家位于占地近2公顷的校园内,该位置靠近公使馆、绿色缠腰布营房和省监狱。这是一座小山,几乎没有大树,卡车可​​以轻松存取和运输材料。设计和规划是由中基总工程师兼公共工程总监起草的。自1930年以来,邦美蜀监狱曾关押过Ho Tung Mau、Phan Dang Luu、Nguyen Chi Thanh、To Huu、Hong Chuong、Bui San、Tran Van Quang、Ngo Duc Do、Ngo Xu Ham等活动人士。 邦美蜀流放所的历史遗迹也被称为惩罚屋。这个地方就像越南各地的许多监狱一样,不仅是帝国殖民化残酷罪行的最明显证明,而且这个地方也被认为是一所伟大的学校,为国家造就了伟大的忠诚革命战士。 邦美蜀流放之家是多乐省的一处历史遗迹,其结构是法国殖民时期旧监狱系统(流放之家)的遗迹。 1980年7月10日,流放之家被文化和新闻部认定为国家古迹。 来源:多乐省电子信息门户

多乐 5312 看法

排名 : 特别国家纪念物 开门

突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