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迹

林同

达坦拉瀑布遗址区

国家历史文化遗址旅游区大唐拉瀑布,又称大唐拉,是越南林同省大叻市的著名瀑布。该瀑布位于Da Tan La旅游区,距离Prenn瀑布8公里,距离大叻市中心约10公里。大唐拉瀑布被认为是想要参观和体验冒险的游客的理想目的地之一。 “Da tang la”或“Da tang la”这个名字取自科霍语,由“Da-Tam-N'ha”一词组成,意思是“叶子下面有水”。这个名字源于15世纪Cham-Lach-Chil民族之间的历史冲突。到17世纪。 大唐拉瀑布上游水源稳定,水量丰富。达唐拉瀑布不像其他瀑布那样喧闹,它流经许多石架,从约20m高的急流中落下。瀑布的下部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澈的水域,称为 Suoi Tien,而上部则有一个深潭,称为死亡深渊。 相传,由于这个深渊位于山区中部,数百年前,在与占族的战争中,这里曾是一支土著军队的避难所。 关于大唐拉瀑布的来历和意义,有很多传说。其中一篇讲述了勇敢的战士克朗和山女霍比朗在这里相遇的故事。关于达唐拉瀑布的其他一些传说,说瀑布是仙女经常沐浴的地方,或者是关于拉特人和占人之间战争的故事,其中瀑布在人们的战斗策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凭借这些文化价值,1998年,大唐拉瀑布被国家认定为大叻著名景观和历史遗迹之一,列为国家古迹。 资料来源:大叻旅游信息门户网站

林同 3660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大叻Cam Ly瀑布历史遗迹

Cam Ly瀑布位于大叻市以西2公里处。这被认为是距离市中心最近的瀑布。 Cam Ly瀑布位于Cam Le溪旁边,瀑布是由从Xuan Huong湖流入的部分水形成的,另一条溪流Cam Ly溪也流过这里。 Cam Ly瀑布是讲述这里的人们对那段时期有功之人的纪念、感激和尊重的瀑布之一。传说Cam Ly瀑布源自K'Ho语言。 Lach (Lat) 部落的人们将 Cam Ly 瀑布称为 Lieng To Sra——Cam Le 溪与 Da Dong 河的边界。新村的人们以当时拉赫(Lat)部落酋长的名字命名为K'Mly,以纪念和表达村民对这位酋长的感激之情。这位酋长照顾着整个部落的吃住,与百姓和睦相处,照顾着村里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裕、富裕、圆满。因此,这个瀑布的酋长的名字是 K'MLy,后来发音为 Cam Ly。 根据汉越语起源,Cam Ly 的意思是淡水的溪流(Cam 的意思是甘甜的,Ly 的意思是可渗透的)。 Cam Ly瀑布具有诗意的美感,尤其是在雨季,水流湍急,形成巨大的水块,猛烈倾泻而下。 Cam Ly瀑布位置便利,靠近市中心,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Cam Ly瀑布脚下有一个小花园,营造出和谐美丽的景观。此外,瀑布区内还有阮友好陵墓,建有许多独特的建筑。 1998年,Cam Ly瀑布被国家列为大叻市名胜古迹,并被认定为国家古迹。 资料来源:大叻旅游信息门户网站

林同 3668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春香湖遗址

提到大叻,没有人知道春香湖,这是一个位于大叻市中心的美丽湖泊。春香湖是一个人工湖,周长约5公里,宽25公顷。该湖呈新月形,绵延2公里多,流经城市花园、耶尔森公园、古山、林维恩广场等大叻著名旅游景点。 据这里的人们说,何春香这个名字的由来来自两个不同的传说。第一个传说说,每年春天,湖边都会弥漫着淡淡的芳香,令人心醉神迷。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这个湖命名为春香湖。然而,第二个传说称何春香是以19世纪越南女诗人何春香的名字命名的。 何春香是《浮水糕》、《僧侣生活》、《欠夫子债》等多首著名诗作的作者。 春香湖原是一个大山谷,有Cam Ly溪流过。 1919年,工程师拉贝堵塞了这条溪流,使水能够积聚并形成湖泊。 1923 年,法国工程师在湖底修建了一座水坝,但在 1932 年的一场暴风雨后决堤。工程师 Tran Dang Khoa 随后重建了一座新的石头水坝。 1989年,春香湖被国家认定为大叻著名景观和历史遗迹之一,列为国家古迹。 资料来源:大叻旅游信息门户网站

林同 4271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大叻泉林湖遗址

泉林湖形成于1985年至1986年。当时,林同省和德仲县人民委员会部署军队在Suoi Tia地区修建水坝以蓄水。 Suoi Tia 流域的周围是山脉,形成了一个盆地。当修建水坝以蓄水时,就形成了今天的泉林湖。最初,泉林湖的主要目的是储存水,主要用于下游地区林同省德重区协安和丁安公社农业生产的灌溉。 到了1998年8月31日泉林湖被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历史风景名胜区后,泉林湖地区更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不仅仅是用于灌溉。它不仅应用于农业生产,而且还被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用于指导旅游业发展规划。 泉林湖面积350公顷;位于大叻市中心以南6公里多处。 泉林湖地区气候清新,空间静谧,自然景观(森林、山峦、湖泊、溪流、瀑布……)多样、迷人,具有许多吸引人、有前途的人文元素,成为一个大型旅游区。拥有许多独特的旅游类型,如:观光、露营、休闲、医疗、散步、登山、钓鱼、节日信仰、娱乐娱乐、体育……尤其是生态旅游。 在两次抗法、美侵略战争期间,凭借Suoi Tia地区(现泉林湖)和象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是大叻市和大叻市革命运动最重要的根据地宣德省。该根据地是指导大叻市和宣德省军民政治运动和武装斗争运动的场所,是省、军区武装力量、工作队的集结和训练场所。 ,是部队进攻大叻和在宣德省前线与敌人作战的跳板。 抗美战争期间,除市党委外,还驻有财务处、诊所、妇女工作队、青年学生队、城市工作队、市特委等军事单位。 850部队、852部队、860部队……以及省委、省队、后勤、走廊站、810连(后改为810营)、省保卫队、省保卫队等全省领导机关和前沿单位第 6 区为 186、145、200C 营。 1982年至1987年,水利部投资的Lam Dong灌溉公司在Tia溪上修建了一座235m长的大坝,形成了Quang Trung湖,后来更名为Tuyen Lam湖。 2017年,总理承认林同省大叻市泉林湖国家旅游区为国家旅游区。 泉林湖国家旅游区在“越南-印度文化经济交流”论坛项目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典型旅游区”。 泉林湖国家旅游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森林资源、气候、文化和建筑价值;投资和改造的基础设施以及正在进行的投资项目一直在提升价值,有助于肯定泉林湖国家旅游区在越南南部旅游版图上的地位,并提供多种类型的旅游。 资料来源:泉林湖国家旅游区管理委员会

林同 3964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大叻历史古迹 - Than Tho Lake

Than Tho湖位于大叻市中心以东约6公里处,靠近大叻国立武术学校(现为陆军学院)。该湖位于松树林中的一座高山上,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空间。湖的北侧有一对情侣形象的松树,附近有风景优美的松山二墓,有失恋的传说。 最初,Than Tho 湖区只是一个小池塘,被称为 Tono Pang Dong。 然而,1917年,法国人在这里修建了一个湖泊,为大叻提供日常用水。法国人将这个湖命名为Lac Des Soupirs(法语的意思是“潺潺湖水”)。 但后来,大叻市议会主席阮维先生将这个湖更名为Than Tho湖,以表达对黄同和梅在18世纪这里的浪漫爱情故事的传说的同情。 丹寿湖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开山造林,到1990年底的保护和恢复过程。1999年,丹寿湖被国家认定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遗迹。 资料来源:大叻旅游信息门户网站

林同 3828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大叻师范学院

大叻师范学院于1976年9月3日根据教育部决定成立。该校被教育部指定为林同省及周边一些省份的中学教师培训中心。 最初,这所学校名为Grand Lycée Yersin,由法国人于1927年建造,供法国公民和一些富裕家庭就读。学校主楼的设计和建造风格独特,得到了世界建筑师协会的认可。 1975年4月30日胡志明战役胜利后,学校被越南政府收回,并改为大叻师范学院。目前,学校校舍已完成修缮和升级,更换了新的瓦片。学校的特色在于54米高的钟楼和独特的弧形建筑。 2001年,大叻师范学院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文物大叻历史文物之一。 2022年8月,大叻师范学院与林同经济技术学院、大叻职业学院合并,并根据劳工运动、荣军社会部的决定,更名为大叻学院。 资料来源:大叻旅游信息门户网站

林同 3497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大叻火车站

大叻车站不仅是大叻市独特的建筑作品,也是在越南铁路史上留下特殊印记的地方。 大叻站位于Quang Trung街(林同省大叻市第10区),也是中央高原地区唯一的火车站。大叻车站与“千松之乡”城区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有关,被认为是越南和印度支那最美丽的古代火车站。 大叻站建于1932年至1938年,位于塔占-大叻铁路上,连接高原城市与潘朗(宁顺)。这条铁路全长84公里,高差1,500米,于1908年根据印度支那总督保罗·杜默的命令动工。 1932年,路线竣工,也是大叻车站修建的时间。全线设有12个车站、5条地下隧道,因齿轨铁路全长16公里,坡度陡峭,平均坡度为12%,是一条特种铁路。当时,只有瑞士和越南有铁路和齿轮机车。 1972年,这条铁路线被战争摧毁。 1975年国家统一,这条线路得以恢复,但由于经济效益不佳,只运营了很短一段时间。铁路系统和齿轮铁路轨道被拆除。车站被废弃。 大叻火车站由两位法国建筑师Moncet和Reveron设计,具有大胆的本土建筑风格。该项目的结构连贯、科学,但形式却十分复杂。建筑布局对称,中间的建筑体块模仿狼狈山三峰和中部高地公房的屋顶;两侧是两座庞大的建筑群。在建筑物的中间,外面的屋顶下,有一个大钟面,记录着亚历山大·德雷·耶尔森博士发现大叻的时间。中间区块有两个前厅,一厅为乘客,一厅为货厅。这两条路径之间是火车候车区。中间的建筑体量只有一层,空间很大,高度可达屋顶。总体而言,该建筑的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独特的城市亮点。大叻站于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物。 目前,大叻站已脱离越南国家铁路系统,但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车站设有一趟由1个机车和4节车厢组成的旅游列车,往返于位于东部的Trai Mat车站(大叻市11区),距大叻7公里,约25分钟车程。在这条路上,游客可以欣赏到城市浪漫的郊区景观。在最后一站是Trai Mat站,游客可以参观Linh Phuoc Pagoda(也称为Ve Chai Pagoda)——一座著名且独特的宝塔。此外,大叻车站仍出售统一铁路联运车票,从芽庄车站(庆和)出发,为大叻 - 芽庄转乘汽车提供服务。 与大叻的著名作品如:大教堂、保大宫、大叻师范学院……一起,大叻车站是来到大叻的游客不可错过的目的地。火车车厢内还展出了古董蒸汽机车和咖啡馆。车站浪漫的风景和古老的建筑是很多人前来“狩猎”美照的地方 资料来源:越南国家旅游局

林同 4263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布普朗边防站地区的历史遗迹

2023年1月4日,位于得农省绥德县Quang Truc公社Dak Huyt和Bu P'rang 2 bon的Bu P'rang边防站地区历史遗迹被认定为省级历史纪念碑。 烈士纪念馆——登记和缅怀1977年保卫西南边疆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部队16名官兵的场所。 为履行保卫边境安全和主权的任务,1975年5月20日,布帕让人民武装警察站(布帕让口岸边防站前身)成立,初始部队有武警32人。还有从山罗省派来增援的士兵。 当时,该站的任务是管理和保护国家边境安全和主权,边界段长16.5公里,位于Quang Truc公社(原多乐省多拉县),现称为多乐绥德区(Dak Nong),与柬埔寨王国蒙多基里省接壤。 西南边境保卫战中,官兵顽强坚守,英勇作战127场,坚决捍卫了祖国每一寸神圣土地。展现当时战士英勇精神的历史里程碑,就是与波尔布特匪帮历时47昼夜(1978年3月29日至5月16日)的战斗。 上述保卫边境安全和主权的胜利斗争,展现了布帕让人民武装警察派出所官兵的团结、战斗决心和牺牲精神。 1978年11月6日,布攀兰人民武警派出所被国家授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Bu P'rang 边境门边防站驻扎在 Tuy Duc 县,距离县中心 35 公里,负责管理和保护 11 公里的边境地区,负责 Bu P'rang 2 边境。属于 Quang Truc 公社(绥德)。党委和单位指挥员本着“车站是家,边疆是祖国,各族人民是血脉兄弟”的精神,深入领会并认真执行上级关于任务和边防的指示、命令和部署警卫工作。 据此,在充分制定作战文件的同时,该站定期组织训练计划,确保高度战备,主动发现并及时处理边境、边境、地区、边防站出现的各种情况。仅2020年至2021年两年间,该站共组织边防巡逻、管控、防护676次,官兵6084人次,查处涉边案件10起/11人。 该单位作为口岸站,保持严格合法的口岸出入境和进出口管制活动,同时建议党委和地方做好民间外交工作,维护稳定并发展边境双方合作关系。 资料来源:新农村信息网-得农省

林同 3729 看法

排名 : 省级文物 开门

塞雷波桥

Serepok大桥由法国人于1941年修建,195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并被法国政府命名为14号桥(桥梁位于14号公路上),而当地人则将其命名为Serepok桥,因为它横跨Serepok河,连接了两个省份。多乐和多农。东部桥头堡属多乐省邦美蜀市和富乡;东部桥头堡属得农省Cu Jut县Tam Thang公社。 1904年,法国殖民者开始建立统治机构,设立多乐省行政单位,并将多乐高原划分为五个区。在入侵过程中,法国殖民主义者认识到要道的行进困难,影响了他们侵略扩张领土的意图。 1941年,法国殖民政府决定修建14号桥,这座桥是用邦美蜀流放所政治犯和当地人民的鲜血建成的。 该桥设计为下穿连续钢筋混凝土桁架结构,长169.5 m,4跨,宽5 m,人行道2条,1.37 m,车行道2、8 m,承载能力5吨。 20世纪40年代初,Serepok桥是一座现代化、建筑精美的桥。 进入1954年至1975年期间,14号公路被美帝国主义和傀儡政府彻底利用,部署阻击部队,控制和封锁越南军队的一切资源。也是在这里,我军和人民发起了解放邦美蜀(多乐)并进而向西贡进军的重要攻势,彻底解放了南方,统一了国家。 1985年,面对公路运输的发展,法国时期修建的塞雷波克大桥无论是载重量还是车辆密度都已经不能满足运输需要,因此交通运输部决定投资建设一座新桥。桥梁以取代荷载较小且已老化的旧桥。新Serepok大桥建在14号公路上,位于旧桥以北30米处。该桥长176 m,钢筋混凝土简梁结构,跨5跨,宽11 m,设有2条宽7 m的机动车道和2条宽1.25 m的步行道。该项目由五路区投资,交通运输部第五交通建设总公司交通建设公司510承建。该桥于1992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此后,14号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纷纷通过新桥。 2016年,两座桥之间的第三座桥也竣工,以满足14号高速公路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正是出于这个意义,Serepok大桥被Dak Nong省人民委员会选定为“新风交响曲”旅游线路下Dak Nong地质公园的遗产地。 来源:Dak Nong电子报

林同 3834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胜利地点 722 山 - Dak Sak

722高地-得萨克是1965年建立的美伪突击队基地。1968年9月19日、8月22日至23日,正规军与地方军队在此发生激烈战斗,攻击并摧毁了突击队基地。 722山位于Dak Mil区Dak Sak公社Tho Hoang 4村,海拔722m。 1965年5月,美伪政府和西贡政府在德立地区中心以东约10公里处修建了722山军事基地(又称德立特种部队营地),以加强兵力体积和增加军事活动。 为了对付敌人的阴谋诡计,1968年中央政治局和中央高原战地指挥部决定,必须消灭德立地区司令部的敌人,德立地区司令部的核心是敌人的重要据点之一的722高地军事基地——得萨克山。在中央高地前线。贯彻这一政策,1968年至1975年期间,我主力协同当地军民,在这个根据地组织了多次战斗,一方面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击败敌人。摧毁了中南高地战场上破坏胡志明小道的哨所系统。 1968年以后,中南高地战场经过多次惨败后,敌军节节败退,盘踞军事基地,其中722高地-得萨克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从此,他们继续实行聚民成寨的政策。 面对这种形势,为保持这一态势,广德省委指示得密区党委决心克服困难,落实“三个紧紧抓住”(干部紧抓人民、人民紧抓土地、游击队紧抓继续与敌作战,推进后方根据地建设,增加生产,保障前线粮食供应;扩大解放区,把敌人逼成集群,准备与全国人民并肩作战。到1975年,多萨克和德立据点被我军彻底歼灭。 解放日后,为了纪念我军官兵在722高地——得萨克山和1968年秋德立战役中牺牲的广大官兵,得农省为他们建立了纪念碑。 2012年10月24日,722山遗址——得萨被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为国家历史文物。 目前,722山——得萨克遗址总面积近4公顷,遗址上尚存有一些文物和军事装备,如鞋、帽、弹壳等。 2010年,纪念碑一区由国家投资建设纪念碑房、绿色校园和围墙,总建筑投资面积2485平方米。每年,该遗址接待1000余名游客参观学习。 这是对传统教育、对年轻一代的政治觉悟、对祖先的伟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遗迹。这是特别是得农省党委和人民乃至整个越南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历史里程碑之一。 来源:Dak Nong电子报

林同 3632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历史遗迹 N'Trang Guh 纪念馆

根据当地的历史记录和 Krong No 一些村长的叙述,N'Trang Guh,真名 Y Guh,是埃德族人,1845 年左右出生于 Choáh Kplang 村,现属于该公社。 Buon Choáh (Krong)不)。传说N'Trang Guh才华横溢,德行高尚,是村里的好猎手,因此拥有犀牛角、象牙等许多贵重财产。不仅如此,他还很会算生意,所以每逢季节到来,他总是收获大量的稻谷和玉米,饲养许多的水牛、牛、猪、鸡……,名声远近。村里人人都爱,心爱的人。除了拥有丰富的财富外,他还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因为他经常引导人们体验狩猎、畜牧和农耕的经验,并愿意帮助穷人、有需要的人和农作物歉收的人。 1884年,暹罗军队发动入侵战争,占领了克朗诺河和克朗阿纳河下游。响应N'Trang Guh的号召,居住在Krong No和Krong Ana河流域的20个波黑族村庄的人们奋起反抗外国侵略者。 N'Trang Guh指挥的起义军多达600人,没有枪,只使用简陋的武器:弓、箭、矛……为了增强他们的力量,N'Trang Guh制造了一把相当不错的弩。 ,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弩比人的头还要长,侧面有一手宽,一次射出3支箭。凭借这种强大的武器,结合勇敢、坚韧和狡猾的精神,1887年,N'Trang Guh起义军在Tur和Phok村庄的田野上包围并摧毁了整个暹罗军队。恩庄古起义军取得辉煌胜利,粉碎了暹罗军队的入侵,让人民群众安心生产、建设村庄。 20世纪初期,法国殖民政府的统治机构几乎收购并控制了中部高地原住民的所有贸易和贸易。 法国第一位驻多乐使者布尔乔亚,公然使用武力将埃德人和莫农人驱赶到其他地方,占领村庄、村庄、土地、田地和水码头,建立种植园,建立哨所制度。 同胞们被迫到法国种植园当苦力,每天要工作14至15个小时。 1900年初,法国军队入侵克龙诺河和克龙阿纳河流域沿线的波黑人村庄。 N'Trang Guh率领起义军与入侵者作战,最著名的就是摧毁图尔驻军的战斗。 1901年的一天早晨,起义军在N'Trang Guh的指挥下,渡过克隆诺河包围图尔车站,用弩射杀了多名敌军士兵,然后袭击了车站。短短的时间内,驻扎在这里的敌军全部被歼灭,对人民负有大量血债的殖民主义者布奥克焦亚死在了车站院子前。起义军趁着胜利继续进攻,一一​​摧毁了江哨所、杜尔哨所等其他殖民哨所……在恩庄古英勇的领导下,起义军奋战了13年。 1914年,由于起义军中有叛徒,N'Trang Guh的驻地位置被泄露,因此被法国人逮捕并判处死刑。 N'Trang Guh去世后,他的遗体被人们带回安葬在他出生的家乡乔阿村乔阿村(Krong No)。 为了纪念中央高地人民的英雄埃德村酋长留下了许多辉煌印记的地方,文化体育和旅游部于2011年8月2日将N'Trang Guh纪念地列为国家级纪念地。历史古迹。 资料来源:Krong No 区电子信息页面

林同 3777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该历史遗址连接中部高地和东南部

Cay Xoai村的历史遗迹是打开南北战略走廊(穿过Dak Nong省)的联络点。 1959年5月25日,中央军委、国防部正式组建B90大队,任务是率驻地部队秘密南下建设设施,开辟东西两条航线。中南高地至东南地区——南方党委所在地。克服困难、牺牲甚至不成功的接驳行程,终于于1960年10月30日下午4时左右,在Dak Nia公社Cay Xoai村与东南部C200工作组取得了联系。城市。得农省嘉义市。 1960年11月4日,在Dak Song至Gia Nghia公路4公里处,B90大队西翼继续与来自东南方的C270部队接触。这是具有特别重要战略意义的事件,南北战略走廊的开通,成为帮助畅通胡志明路线的重要节点,从这里开始,军事战略胡志明道路就像一条生命线。从北到南,及时从社会主义北方大后方向南方伟大前线输送人力物力,为抗美救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1961年至1965年,胡志明小道一帆风顺,数万南方同胞齐聚北上,重返战场;包裹、公文、武器、弹药,包括解放无线电设备……等一系列必需品被士兵们在东西两翼之间紧急运输,为南方和极南中地区的战场提供支援;派遣党的高级官员到南方领导群众抗美援朝。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中南部高地的基地得到了扩大,并连接到了西庆和、西宁顺、得乐、林同等地的基地,并从得米尔连接到了D战区。此外,广德走廊部队与柬埔寨协调,扩大了走廊沿线的控制范围,在抗战期间建立了跨战场的有效连续性和协调性。 要实现连通战场的奇迹,为抗美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就不能不提到当地各族人民英勇牺牲、艰苦奋斗、保卫走廊、保护家园的作用。参加长山路军事运输的部队,隐藏军官,保护革命,确保行动顺利。他们是H50组的男孩女孩们,尽管艰难困苦,仍坚守在路上;他们是一群当地平民,秘密携带货物和武器,翻越高山、陡坡、泥泞的田野和危险的哨所;那是南农基地800名同胞冒着生命危险,靠吃林叶和块茎来拯救水稻、玉米、土豆、木薯,帮助修路队和官兵走在走廊上的画面。召集军队,保护革命战士…… Cay Xoai村历史遗迹“建立连通、开辟南北战略走廊、穿过得农省的地点”是与20世纪奇迹-Duong Truong Son相关的历史遗迹之一,由国家投资建设并于2010年3月23日竣工。 2011年8月2日,文化体育旅游部认定其为国家级革命历史文物。 2017年10月30日,得农省人民委员会举行追悼仪式,并立碑,列出在执行南北战略建设和保卫任务中参战牺牲的官兵名单。廊道,位于市Dak Nia公社Cay Xoai村。得农省嘉义市。 资料来源:得农省机关企业党委

林同 6156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恩庄隆反法殖民运动的遗迹

英雄恩庄隆领导的蒙农人民抗法运动所在地,是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光荣英雄胜利的地方,展现了人民顽强战斗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团结和感恩的精神。中部高原各族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运动。 战争结束后,这里仍然保留着隧道、战壕、城墙、防御工事的痕迹……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教育一代又一代热爱祖国的传统。 目前,为了铭记抗击侵略者斗争的功绩和胜利,当局已对绥德县恩庄龙领导的一批斗争运动地点进行了排序、投资、整修和恢复,并在绥德县建立了纪念碑。嘉义市具体为: 1、Bu Méra哨所遗址总面积1公顷(100m - 100m),以前的哨所布置相当科学,包括西向北各一扇主门,宽2.5m,两扇侧门(出口)门)。危险)西-南和东-北穿过Dak Buk So支流的沟渠。 布梅拉车站总面积仅 1 公顷,拥有与中部高地山脉和森林相呼应的生态亚群;馆内有多种大木,树龄70年至90年(再生木,几乎完好),还有多种鸟类、松鼠、爬行动物等。目前,文物已被修复和点缀。护城河、城墙、大门等为游客服务。 2.布诺苯遗址,面积约7公顷,目前位于广潭林业企业防护林内,木材种类较多,尺寸较大,至今保存完好。 3、“亨利·梅特啤酒”遗迹于2008年12月24日被得农省人民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历史文物。目前,亨利·梅特的坟墓仍然完好无损。坟墓面积约3平方米,最高点40厘米(距地面),痕迹反映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对中部高地各族人民犯下的罪行;体现了在民族英雄恩庄隆英勇的战略领导下,得农族人民坚韧顽强的战斗意志。 4. 英雄恩庄龙纪念碑和 1912 年至 1935 年民族解放运动,位于嘉义市 Nghia Duc 区 Dak Nu 山。 2007年8月27日,根据文化体育旅游部决定,恩庄龙领导的莫农人民反法殖民运动历史遗址被认定为国家级革命历史遗迹。 。 资料来源:得农文化体育旅游局

林同 3882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革命历史遗迹B4抵抗根据地-省际IV

南农公社(Krong No)新仙村B4——省际四号抵抗根据地遗址区目前正在投资建设和修复,已接近完工。它不仅是一个保存和教育革命传统的“红色地址”,而且该遗址有望成为有吸引力的历史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 B4抵抗根据地的历史遗迹——跨省IV位于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区中部,似乎拥抱和保护着一段英雄历史时期的遗迹。 1960年12月,广德省党委成立,隶属第五跨地区党委,以南农抵抗根据地为基础,包括R'cop、Ja Ráh、Doc Ju、Broah、Choaih、 Fi Bri 领导革命。 抗战根据地B4——跨省四区在抗战时期,既扮演了前线的角色,又扮演了后方的角色,是建设革命力量的地方,参与为前线生产和供应粮食,为其他地区解除饥饿。 同时,这里也是根据地组织重大战役的场所,排泄敌军,开辟战略走廊,有效服务南方战场。凭借这些英雄的历史功绩,2005年3月17日,文化体育和旅游部将B4抵抗根据地——四省际历史遗迹认定为国家级文物。 为使该地无愧其在革命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近年来,省文化体育和旅游厅多次组织勘察、划定遗址。在此基础上,该省还决定投资超过280亿越南盾修建和修复项目:防御工事区、省际办公区IV、B4人事办公室、会议厅、军事站、根据地桥、根据地内部道路、仪式区(纪念馆、碑、纪念碑)和植树造林,打造南农革命根据地环境景观。 为了弘扬革命历史的价值,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关于遗址的巨大价值的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广泛部署,从此,人们自觉地保护和了解了这一文化遗址。祖国的历史旅游潜力。 来源:Dak Nong电子报

林同 3980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达米尔监狱

位于Dak Mil区的Dak Mil监狱位于14号高速公路沿线,距Gia Nghia镇中心约60公里,是一处至今仍带有时间印记的雄伟历史遗迹。 Dak Mil 监狱,2005 年 3 月 17 日被认定为国家历史遗址。 1940年,由于邦美蜀监狱关押的政治犯数量不断增加,以及法国殖民者在邦美蜀监狱附近修建穿过M'Nong高原的道路,全国各地爆发了革命运动。在一片古老的森林中建造了达米尔监狱(现为得农市达米尔县),用神圣的森林和毒水来关押政治犯。得密监狱成为该地区的革命根据地,见证了许多越南共产党士兵的越狱。 从1940年到1943年,这个地方关押了数百名共产党士兵,一度多达120人。 1941年至1943年被流放到Dak Mil监狱的革命军人:Chu Hue、Ho Tung Mau、Nguyen Tao、Tran Huu Doanh、Truong Van Linh、Nguyen Khai、Tran Tong、Le Nam Thang…… 1943年底,法国人将这里的所有囚犯转移到邦美蜀监狱,并摧毁了达米尔监狱。 达密监狱,古时建在达密地区阴森的山林中间的一块土地上。这座有 9 个房间、茅草屋顶的木制监狱外面有一道用铁丝网固定的木栅栏。监狱内,走道位于两排木地板之间,有足够的脚镣和手镣,每个镣铐上悬挂着4根竹管:上2根用于饮用水,下2根用于尿液和粪便。 长期以来,达密监狱年久失修,成了一片废墟。目前,经过两年多的修复,于2010年12月31日,得农省完成了位于得劳公社(得米尔)9A村的得米尔监狱国家历史遗址的修复和建设。该项目由文化体育旅游部投资,总成本超过90亿越南盾。整个遗址位于拥挤的住宅区中部,面积近1公顷,主要有两个项目:监狱和文物陈列室。该监狱是按照法国殖民者以前建造的监狱的面积重建的,旧的地基仍然存在。 资料来源:Dak Mil 区电子信息页面。

林同 4997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古石寺

古石寺(也称为古石寺或杭寺)位于绥风区(平顺)平盛公社,古石海滩区 古石塔在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中拥有独特的建筑,已被公认为越南的国家纪念碑和景观。 1835年至1836年间,宝堂禅师来到平盛建立古石塔,并在此停留了五年。此后,禅师将这座塔托付给弟子们保管,他继续独自前往该国南部,并在东南地区(同奈和巴地头顿)停留。 最初,这座宝塔只是一座木板墙和茅草屋顶的小茅屋,经过多次修复和装饰,这座宝塔在空间和艺术上都变得很大,至今几乎完好无损。 至今,尽管已有170年的历史,该塔仍保留着许多汉族文化遗产;盖碗;与;相反;横板和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献。其中,大红钟和雷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古石塔区是一座建筑群,寺、寺、杯连在一起,位于一片占地4公顷多的岩石山丘上。 1997年初,塔内又增建了观音佛像,散布在沿海,从塔上俯视,景色优美。 通往潭泉门的小路共有36级石阶。楼梯脚下有一对龙蜿蜒在两侧。大门桥右侧有一坐虎雕像,对称有一卧象雕像,雕刻技艺精良。 塔的主殿坐落在天然的岩石山体中,有时坐落在大岩石之间。接下来是禅房、庙宇、祠堂、钟楼、空楼、礼拜堂等,盖碗、横板颇为壮观,保存完好。许多汉族文化遗产、盖碗、灯笼、水平板和文件都可以追溯到宝塔的创建时期。有些古董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每个洞窟都供奉着佛陀、菩萨或圆寂的僧侣。 大雄宝殿前水平排列三块天然石板,形状为逆戟鲸(佛经称其为“鬼”,是一种海怪,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助佛助威)。渔民在海上遇到麻烦时)。 寺庙遵循古老的建筑风格,因此装饰有许多引人注目的色彩。由于地势为高石山,寺庙的每条小路都有平缓的台阶沿着斜坡上下。塔脚下是一片汪洋大海,景色迷人。 古石寺位于一座岩石山群上,因此它也有许多特殊的洞穴。禅师利用这一地形,将其作为礼拜场所,寺内的每个洞窟都供奉着佛陀、菩萨或圆寂的僧人。这里有祖师洞——建这座塔的人,外面供奉着祖师的塑像,还有建塔功德碑。旁边就是供奉茅传德佛的洞窟。洞内供奉着八臂佛像和许多其他古代造像。在潭宝洞,禅师曾供奉着23尊大小不同、年代不同的古代佛像。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是古石塔的忌日。这一天,这里的僧侣、尼姑和佛教徒们缅怀宝堂禅师的伟大谢恩——他为当天建造宝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来源:网络佛教

林同 3941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婆萨犬占婆塔

Po Sah Inu 是属于 Hoa Lai 艺术建筑风格的三组占婆寺庙和塔楼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 8 至 9 世纪初。 该塔群位于潘切市富海区玉林村(以前称为波海)的一座小山上,原名巴奈山。塔群中的B塔旁边有一座古塔,Buu Son塔,建于19世纪末。山脚下是大海,山西是周围的蔡河流入海。 波萨伊努寺庙塔群有3座塔,包括:主塔(A塔)、供奉火神的塔(C塔)和供奉神牛Nandin的B塔(19世纪末仍然存在,后来丢失) )。这是占婆文化华莱艺术建筑风格中唯一一座建在临海高山上的寺庙和塔楼,而其他所有塔楼都位于远离大海的高山或平原上。 主塔供奉湿婆神,塔内至今仍供奉着湿婆神的象征林加-尤尼祭坛,其历史与塔同时代至今。从19世纪到20世纪,许多人常称其为Pho Hai塔,与这里的地名相吻合。大约从20世纪开始,占族人将这座塔称为Po Sah Inu,这是公主的名字,她是Podam国王的亲生妹妹,也是占族国王ParaChanh的两个孩子,越南历史上称其为La Khai。 Po Sah Inu 去世后,Cham 王室在 Pho Hai 塔内建造了一座寺庙来崇拜她。因此,有一段时间,这组寺庙和塔楼有两个名字:Pho Hai 和 Po Sah Inu。 主塔是该群中最大、最高的塔。塔高16m;共有3层,上两层与下层的建筑风格相同,但规模以及建筑和艺术细节逐渐缩小。就这样,渐渐变小,随着塔顶飞升到塔顶。塔顶半高处有四个方向的4个通风口,用于通风和排出塔内的热空气,部分地达到了内外的平衡,神与天地的和谐。这是达官贵人举行仪式时的精神亮点,他们相信天上的神明就是这样回来的。主塔也是身心建筑价值以及灵性和宗教信仰集中的地方。 B塔:塔高12m,与A塔一样有3层,但较小。塔内供奉着神牛南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地人仍能见到它,后来就不再见到了。 1991年至1995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神牛南丁的一些碎片和脚。塔楼前有一个大型仪式庭院,目前用于凯特王妃仪式期间搭建剧院。 C塔:由于其原有的祭祀火神的功能,建筑只有塔基、塔身、塔顶1层,塔高5m;每边宽度近4m。倒塌痕迹显示,数百年前直至20世纪80年代,塔顶和屋顶一起倒塌,塔基在塔身深处腐烂。整修完成后,塔的功能得以复用,但主要作为人们在进入主塔举行仪式之前留下祭品的地方。波萨犬群的三座塔都经过多次修缮和修饰,才具有现在的建筑形态和文化空间。 从以前到20世纪上半叶,占族人经常在这里举行许多仪式。自2005年起,凯特节的空间、时间、形式、内容、价值等一切过程都恢复如初。从修复到现在以及以后,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凯特节,与古老的波萨犬塔一起打造一个吸引游客的目的地,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动力。 资料来源:平顺省委宣传部

林同 5513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波坝塔

平顺省绥风县富乐公社乐池村的宝坝塔是占城建筑最古老的塔群之一。 波丹塔(Po Dam Tower)(发音为Po Tam)是为了崇拜占婆族的波丹王(King Po Dam)而建,又称波卡提(Ban La Tra Duyet)。波坝塔群的结构和布局非常奇怪,与占婆建筑的其他塔群相比,它必须说是最奇怪的。 1996年,波坝塔群被国家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文物。 波坝塔不像许多其他塔群那样建在山顶或平地上,而是位于山坡上。占族人称之为 Co Gada,该地区的越南人称之为 Ong Xiem 山。在发现的6座塔中,只有南塔(由法国考古学家帕门蒂尔命名)的正门像大多数占婆塔一样朝东,面向旭日,波坝塔群中的其余5座塔都面向南,稍稍朝南。西方。有研究人员解释说,塔门朝那个方向是为了纪念祖先,而朝南则是通往另一个世界,即阴间。无论如何,这是占婆塔建筑史上罕见的两种现象。 Po Dam 塔是一组建于 8 世纪的塔楼,与宁顺的 Hoa Lai 塔同龄。经过12个世纪的动荡,加上建筑位置相当“不稳定”,塔楼已相当破旧。除了北轴线上的两座塔彻底倒塌,只剩下林伽外,南轴线上剩下的四座塔,无一保存完好。因此,平顺省制定了加固、恢复和翻新计划。 除了报纸报道过的珍贵古董外,如:形状奇特的古瓦片、一套石磨台(占婆族称为Rathung patau)、两枚青铜玛塔戒指、一口小青铜钟、铁斧1把,铜印拨浪鼓1把,在北塔竖井下,人们还发现了一个黄色碗(pata - patil)(可能是青铜或金制成的),尤其是一具骨架,可能是传说中属于国王的母亲,波比亚坦。她的坟墓——就像宁顺波罗马塔的 Bia Than Cih 的坟墓一样——后来被覆盖。 在南轴塔的南面,发掘后,还可以看到整个基座,里面有重要的遗迹。 波丹塔是占婆王国最南端地区古占城建筑中最古老、结构最奇特的塔群之一。而且,它是一群活塔,意味着它们每年都会受到该地区占族社区的崇拜和崇拜。 考古发掘对于发现证实历史的痕迹和收集文物以丰富该国的博物馆是必要的。但更需要的是如何在不损坏特别是不被混合的情况下修复塔,使塔的神圣部分保持为真正的占塔。 资料来源:平顺旅游局

林同 3823 看法

排名 : 国家纪念碑 开门

突出遗址